为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同时为读者们提供交流和阅读体验的平台,进一步增强读者的学习氛围,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于2021年10月27日举行了第二十期耽書会。由图书馆阅读推广人张萍老师主持,于卓老师、曲畅老师和来自各学院的二十余名阅读爱好者参与本次活动。
本期耽书会围绕《曾国藩家书》一书展开阅读交流活动。曾国藩在为人处世上,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在治军用人方面,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发言互动,从曾国藩的个人生平到家书,从他的个人评价到历史的促进作用,从五个字“和”、“志”、“勤”、“诚”、“恒”了解《曾国藩家书》再到家书内容使读者产生的共鸣等。使同学们对该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引导同学们对《曾国藩家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促进了阅读作用。
同学们的感悟:
伍佳佳:愚于近人,独出服曾文正。《曾国藩家书友是曾国藩写给亲友的书信,是个成功人士对事业的人生经历,更是个胸中有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相露。他对父母亲的孝敬以及为人处事的谨慎。在这本书,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原来今天我们所经历的彷徨迷茫,自身存在的缺点不足,彼时的曾国藩也遇到过,而且还给了实在管用的解答,我想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所在。
陈雨阳:用现代的话来说曾国藩是一位成功学大师,但他与现代备受诟病的成功学大师的不同点在于曾国藩能够通过自己无人企及的自律使自己的目标变为现实,如何从山鸡变凤凰,我们也能从曾国藩家书中窥见一二,正是因为这种自律和把行动细分到每一小步的习惯才能让曾国藩从庸人成长到一位如今能被后人谈论的时代人物。
莫雨明:我认为,曾国藩不仅是一个好儿子,他还是一个好兄长,好父亲。因为他对父母的孝,体现得淋漓尽致,尤为体贴,其次,他对弟弟的教导也很到位,作为父亲呢,他对儿女的教导也很细致。从他的为人处事来看,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人物。他教导子女,想要家庭兴旺,一定要有好的家风,而他所教导的家风便是,孝,勤,恕。百善孝为先,勤能补拙,己所不欲。
冯晶晶:我认为曾国藩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勤奋 ,他自己也曾讲过 他是一个笨拙的人, 但是为什么他最后能够成功 ,这与他的勤奋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他也是一个情商特别高的人 ,也会审时度势明白自己位高权重 做事做人也是更加谨慎 ,甚至强调自己的子女也不可自傲 需谦虚谨慎 ,勿施于人,对他人宽恕,对自己严格,这便是曾国藩为人处事的准则。
舒心:我认为曾国藩不仅深明大义而且有远见学识渊博,在四百多封家书中,有一半以上是写给他的弟弟,虽然他的弟弟位高权重但是他依旧在军事上给予他许多独特见解,为国忧心忡忡,共讨军事政治大事。其次他对于孝字无愧,对于情字作出了表率,对爱字从他对于妻子的爱护有加可以看出,虽然对于他的儿子严苛,这也可以理解一种爱的表现,自己以身作则教育良好品德。当然他也当之无愧是一位伟大的湘军将领和湘乡派代表诗人。
张紫怡:曾国藩家书蕴含很多知识,还有道理。例如他教育弟弟要静,曾国藩言传身教,自己每天也要拿出一会儿时间,逼自己静一静,逼自己静坐的过程,其实就是逼自己思考的过程。举个例子,因为疫情,我曾在酒店隔离7天,手机每天从睁眼玩到闭眼,两天就腻了。想象一下,自己身处一个空间,没有人与你交流,跟家人朋友打电话依旧填补不了那种空虚感,我渴望与人交谈,渴望有眼神交流,我渴望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跟我一起。静的越久,想得越多,万幸我带了笔和本。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我写了很多自己独处一室不得外出的感受,还写了好多好多想对家人说的话,还写了好多对于在手机上看到某个事件的看法。静以修身,静以养性,所以空闲的时间不妨放下手机静一静吧。
读之可以重温古人传奇,感受历史长河里的智慧,然后“取其精华,舍其糟粕”,体悟曾国藩家信所带给我们的现代启示。寻找书中黄金屋,探寻千古外情感。共享书香,耽书有你。